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,書名很文藝,看的這個版本剛好又是綠色的書皮,更覺有如清風(fēng)拂面而來,很清新。霍爾頓,本書的主人公,這個十七歲的少年,滿嘴臟話,“他媽的”總是張口就來,這也看不慣,那也看不慣,自己又膽小,只會在嘴上逞能,實際上卻是膽小怯懦,遇事就慫,在幻想的世界里自我安慰,這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。但是,漸漸地,我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十七歲的叛逆少年,是個心性極單純內(nèi)心極善良的孤獨的孩子啊!他將自己偽裝成一個混賬家伙,可是心里卻是不愿意傷害任何人。他被學(xué)校開除了,會去跟他的歷史老師告別;在火車上遇到同學(xué)的母親,跟她愉快地交談,雖然他沒有說自己的真名;他跟出租車司機談冬天湖里的鴨子去哪兒了;叫來了妓女卻只想跟她聊聊天,還同情她的遭遇,雖然人家并不稀罕他的同情,還敲詐了他;會溫柔地對待那兩個素不相識的修女;對自己妹妹的寵愛也令人動容......
霍爾頓覺得成人的世界里充滿了虛偽,放眼望去,皆是假模假式,他只想在麥田里當(dāng)個守望者,捉住那些跑向懸崖邊的孩子,守住一群孩子的天真爛漫,純真美好,可是誰又能永遠當(dāng)個孩子呢?他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有點任性,不過他那個年紀的孩子,應(yīng)該有這點任性。他想離家出走,任性到底,可我就知道他放不下古靈精怪的妹妹,最后沒走成,我想他也會好好考慮那個老師講的話,覺得他說得有道理,成熟起來,就要擔(dān)起責(zé)任,而不能任意妄為,畢竟人是社會的,身在社會就要與人打交道。有人說這是一部悲劇,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呢,我覺得那個年紀的少年多多少少有些叛逆,很多想法和行為不被人所理解,后來他們就不再試圖解釋了,默認了大多數(shù)人信奉的道理,這些經(jīng)歷是一個少年從不成熟到成熟必經(jīng)的心路歷程吧。為什么從年少到成熟,會是一種悲劇呢,也是一種收獲吧。我們最終是要長大的,愿長大后的我們能做到“知世故而不事故”。
